這次的閑走台北系列要介紹另外一條街,它始於熱鬧的和平東路二段,卻跟和平東路三段交會,從繁華的市區中心一路走到郊區的邊境,可能會發現這條街的頭尾風景差別相當大,那麼就來帶各位逛逛臥龍街。
臥龍街之所以名為「臥龍」,當然就是紀念大家所熟知的三國時代人物之一孔明,雖然這條街不太可能讓大家去體會三國時代的景象,不過疵街在市區頭端附近的機關可能會讓你覺得真是人文氣息滿溢:
↑因為這條街一旁就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以前是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簡稱「國北師」,既然學校有著「教育」這個字眼,當然可以想見這所學校跟和屏東路最前端的國立師範大學一樣,是培育老師的重要場所,說人文氣息豐富是理所當然。第三張圖就是從和平東路二段彎進去的臥龍街頭端。
↑不過走進去以後不久會碰到一個如上圖般的岔路,就如同路標所示,如果要走進臥龍街,應該要從左側這一條小路進去才是真正的臥龍街,至於比較筆直的這條小路,現在名為「敦南街」,也許這條敦南街在早期也是臥龍街的一部分。不過因為兩條路通通都叫「臥龍街」,可能會造成混淆,所以其中一條路就必須改名。
↑這一條的確是臥龍街,可是感覺上很像台北市大街一旁的小巷子,可能是住宅區的關係,感覺上還蠻靜謐的。
不過走著走著,會突然發現跟上回走吳興街的情況類似,臥龍街走到後段居然變成該路段的巷子名稱,所以實在很納悶到底斷掉的臥龍街在哪裡呢?結果最後還是走到敦南街去,就這樣一路走到了基隆路口。
↑因為臥龍街末段變成了該街的小巷子,所以只好以這裡當成臥龍街和基隆路的交叉口,這一側很靠近敦化南路和基隆路口,不過因為兩條街過於接近,所以紅綠燈當然就是設置在車輛交流較多的基隆路和敦化南路口。臥龍街的另外一側就在對面,只是要走到對側,前面是沒有行人穿越道的,只能從一旁的地下道穿越過去。
↑從地下道走出來以後,接著從這一側繼續逛臥龍街。在這一段開頭的特別重點是,這一條街廓就有三所學校匯集,而且從國小、國中到高中通通都有,就像下圖這個廣告一樣,可謂是「臥龍學園」。另外,從基隆路以東開始這個區域,也是所謂的「六張犁」(以和平東路到辛亥路一帶都是這個範圍)。
↑從基隆路口走進去後不遠,馬上就有一處小路口,如圖所示,這一條是臥龍街和嘉興街口。
↑從上圖分別按照順序為:大安國小、和平高中和芳和國中。大安國小的校舍看起來比較新穎,應該是這幾年新設立的學校;和平高中的校門口位於現在正在介紹的臥龍街,不過公車站牌卻是在基隆路和辛亥路上,如果不知情的人,可能以為從站牌那裡下車後,學校就到了,事實上走進學校還有一段距離呢;至於芳和國中,在這條街廓中位於最末端,不過拜和平高中之賜,只要知道和平高中真正的位置,芳和國中也就不難找了。
↑第一張圖是通過芳和國中校門口後不遠處,會遇到一處有著紅綠燈設置的路口,但是這路口總共有三岔路,算蠻複雜的。第二張路幅比較寬者為辛亥路三段157巷,至於第三張路幅比較小的是臥龍街188巷,以這張圖拍攝的方向,也可以通到辛亥路口。至於第四張圖是接續辛亥路三段157巷的臥龍街151巷,後續會接上和平東路三段228巷,通過和平東路口後即為市民小巴7路行駛的信安街。
說到第二張圖,很早以前由台北市公車處經營的71路(後來改制為294路)從辛亥隧道出來後,停靠「第二殯儀館」(現在已經改名為「青峰活動中心」)站後,隨即右轉比較小條的臥龍街188巷,再接續臥龍街181巷以及和平東路三段228巷行駛,最後轉向和平東路上。以前在臥龍街188巷內還有一個站牌,名稱就是「芳和國中」,至於往辛亥隧道則是剛剛路程的相反,但是卻借道辛亥路三段157巷轉辛亥路行駛。不過可能是因為路幅狹小加上後續開發,294路後來調離此一路段,改走辛亥路、基隆路和敦化南路來回,這一帶有蠻長一段時日沒有公車行駛。後來因為懷恩專車行經當地,這一帶才再度有公車服務。
另外,辛亥路三段157巷在通過辛亥路口後,就是芳蘭街。
↑通過這一條岔路後,往回一看,正好瞧見懷恩專車一來一往,通過臥龍街口。
↑這一條是臥龍街和安居街口,同樣地可以通到和平東路上。
↑其實在剛在通過多岔路口以前,可以發現臥龍街另外一側的一邊是山,其實這一帶可是大有來頭,這座山是大家所熟知的福州山,但是在很早以前,從辛亥隧道那一側開始到臥龍街這一側是相當有名的墳墓區,以往在清明掃墓的時候,這一帶都會有很多人到此掃墓,尤其是靠辛亥隧道那一帶。記得小時候清明節時期和家人到辛亥路為親爺爺掃墓,要爬上一段不算短的山路,中間還會經過豬舍,臭氣熏天,讓人難以忍受。至於臥龍街這一側,是我親伯父的墓,在掃完親爺爺這一側後,通常都會繞到這一端來為伯父掃墓。在孩提時期,對於臥龍街這條街名並不是很熟悉(我甚至連這條街的名字都不知道),唯一有印象的,是在伯父墳墓附近的半山腰,遠眺臥龍街一景。記憶中「臥龍街」就是那彎區綿延的一條街,就如同這條街的名字一樣,讓我更好奇的是那條街到底會順著彎道通到那裡去呢?後來爺爺的墓因為北二高連絡道施工,遷到現在的富德公墓靈骨塔;至於伯父的墓則是因為另有規劃,遷到金山靈骨塔去了。因為之後就沒有再到這一帶來,所以臥龍街那灣道的通路對我來說就一直是個謎團,直到這次計畫閑走之旅,才有機會來臥龍街走一遭。
上面往事提了這麼多,都忘記介紹這兩張圖,現在這裡從原本的墳墓區轉型成「福州山生態公園」,上段提及伯父之所以遷墓,就是因為福州山的另一邊改建為生態公園的關係,所以只好遷走。
↑在臥龍街靠福州山這一側的通路最大特色,不僅僅是一邊靠山,就像上頭所提,綿延的彎道不斷,所以這裡開車真的要慢一點。
↑通過了上段第三張大彎道之後,接著即將來到就是臥龍街和樂業街口了。不過這裡請看下圖,出個考題問問大家:請問樂業街究竟是那一條呢?如果想知道答案的請看下段喔。
↑在上段中真正的樂業街是圖中岔過來的這一段,本段上圖是樂業街內一景;至於筆直過來和臥龍街交會的路口,卻是和平東路三段308巷。不過這一帶居然有「安居樂業」這句成語,只是在分街名時卻被分成兩條路命名。
↑從樂業街口走過來不遠,來到了臥龍街和富陽街的路口。上圖二是往和平東路方向的富陽街,一路可以通到崇德街路口;第三張圖則是富陽街末段,路底則是一處山壁(應該也是屬於福州山)。
↑臥龍街走到這裡,就不是像剛才一樣一直往前走了,必須如圖中紅綠燈桿指示牌所示,必須向右轉才能接上真正的「臥龍街」。至於這條筆直寬大的道路末段,卻是和平東路三段406巷,如圖所示很明顯的,這條路末段是通到捷運麟光站的,如此一來從小以來對於臥龍街心中的謎團終於解開了。
↑彎進這裡以後,臥龍街從原本很大一條路變成了一條小道,從這裡想到一段國中時期搭乘指南客運3路(1503)的往事。當時捷運文湖線(當時稱為木柵線)施工時,因為麟光站工程佔用了和平東路三段末側往莊敬隧道方向的通道,因此無論時當時公車處要往終點調度站麟光站的公車還是如欣欣客運258路、指南客運282路或是指南3路,都必須改道行駛。當時記得指南3路在停靠富陽街口的站牌以後,隨即右轉富陽街,接著左轉到臥龍街後右轉到這裡兩張圖中小條的臥龍街繼續行駛。那時司機開著指南3路鑽進這一帶後開得非常快,據說當時施工公車改道時,也引起附近民眾不小的反彈。之後站體工程告一段落之後,才將直行和平東路的公車路線拉直到和平東路三段406巷再接回臥龍街。不過木柵線通車以後,和平東路三段末段還在整理,一直到5、6年前才恢復開放。
↑感覺上好像走到路底了,但是在這處路口往左轉仍然是臥龍街喔。
↑左轉後,還是一條相當狹小的臥龍街,不過很快地,又要與和平東路交會。在這條街一開頭,是在和平東路二段接近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那一端,沒想到臥龍街到了六張犁這一帶又再度跟和平東路交會,只是這裡所交會的卻是和平東路三段最末端,和平東路到這裡就告一段落,接下來往前走還是臥龍街。
↑通過了和平東路三段路口後,眼前的臥龍街就是如圖所見,這般的景象,感覺上和在市區的臥龍街差異越來越大了......
↑不遠處有個公車站牌,名為「麟光站」,可是捷運麟光站不是在很前面的地方嗎?預知怎麼一回事請看下圖詳解。
↑原來站牌上所指的「麟光站」是指大都會客運的麟光調度站,站裡負責調度3路、285路、685路以及市民小巴7路,很早以前15路也是由此站調度出發。這裡從公車處時代以來就一直設在此處,只是更早以前是不是在別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從捷運木柵線接近隧道一帶也可以看到這一處公車總站喔。
↑不過在大都會麟光站的兩側卻出現了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指示牌,這一帶據了解應該是一些老榮民的住處,只是聚落在很深很深的山裡,如第二張圖所示,有的計程車司機還會將車子開上去把客人載到目的地。不過路幅卻是相當狹小,僅能容納一輛小汽車的寬度,是根本不可能會車的程度,所以萬一在裡頭碰到不同方向的車子,那就麻煩了。
↑說到老榮民在台北市的住處,六張犁這一帶是著名的地標之一。像是本圖這處公寓,便是老榮民的集合公寓,一路綿延到接近慈恩園山路路口附近,這裡有個很特殊的名稱,稱為「大我新舍」,在不遠處最近也設置了這個公車站名。
↑在通過大我新舍一帶後,經過了光華巴士新成立的麟光站,72路由原本的大直站改由這裡調度出發。
↑在光華巴士麟光站隔壁就是通往慈恩園的山路路口,正確的路名是臥龍街431巷,山上還有清水祖師廟,亦是市民小巴7路的延長版起點,不過班次相當少,如果要到慈恩園掃墓的民眾,多半會利用位於捷運麟光站旁的聯絡處搭乘中型巴士上山。
↑這處路口是臥龍街通往莊敬隧道途中最後一個十字路口,不過路名卻讓人感到詭異,上頭標示的卻是「軍功路188巷」,可是軍功路不是在莊敬隧道以東的區域嗎?為什麼這裡會有軍功路的支巷名稱呢?事實上這裡是莊敬隧道的替代道路,如果隧道需要整修封閉,公車等車輛就得利用此巷來回,這條巷子可以通過莊敬隧道的上方,下山的另一處正好就是過了隧道後的第一條路口。
↑臥龍新村站牌,這支站牌是往台北市區公車路線使用的,這個站名也是往隧道以前最後一個站牌。
↑通過臥龍新村公車站牌以後,在往莊敬隧道的路途上,又是一條綿延不斷的彎道,而且這裡也越來越不像台北市區了。如果要跟前頭的精華地段來比,那更是差得遠到好大一截呢。
↑雖然這條山路不算很陡,可是走起來卻是讓人氣喘不停......本圖在通過最後一個右彎後,馬上就要進入莊敬隧道了......
↑通過前面的大右轉彎後,莊敬隧道近在眼前。
↑莊敬隧道口到了,同時這也代表著臥龍街和六張犁也到了終點,隧道的另一側就是軍功路,將一路通往捷運文湖線木柵站一帶的木柵路口。
下面送幾張公車來回莊敬隧道的意境圖給大家,不過走到這裡真的是喘到不行,太陽又大,不僅話很難說出來,還有點中暑......
以上就是閑走台北系列第三集--臥龍街的介紹。之所以會想要走這條街製作這個專題,是在不久以前在報紙上看到的消息。據了解市政府打算把和平東路從原來大都會客運麟光站一帶繼續延長到木柵路口,因為報導上刊載附近一帶居民對於改路名似乎沒有甚麼意見,如果一切順利,可能在今年(民國100年)秋天時分就要更改。如果這個計畫正確沒有甚麼變數,剛才從大都會客運麟光站算起,到莊敬隧道口的臥龍街,還有隧道以東的軍功路,這些舊路名都要走入歷史了。然而臥龍街它的起點和終點又相當特殊,沿線景觀變化又很大,基於這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也激起了我安排第三集閑走台北系列的動機。希望各位還能喜歡這次的「閑走台北」臥龍街的介紹,如果有任何問題當然歡迎也期待您的發問或建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