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喜愛本單元的朋友說聲抱歉!因為之前工作比較忙,加上家裡有長輩前一陣子身體不穩定,所以在大安路這趟旅行之後,閑走台北系列就休息了好常一陣子。那麼趁著農曆年長假,決定讓閑走台北系列再度登場!這次,我們要環繞在100多年以前曾經存在於今日博愛特區的古台北城,來個今昔懷舊之旅。
說到古台北城,有所謂的城門和城牆存在著,建造的時間約在清光緒年間(大約1875年左右起造,到1884年完成),而後因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臺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後,也就進入了「日據時期」。雖然日本在這個時期也對臺灣做了很多建設,但是不容否認的,也因為建設而破壞了很多之前建設好的東西,像是今天所介紹的古台北城,城門間的城牆幾乎都被日軍強行拆除另挪他用,像是金山南路和愛國東路附近的郵政總局一帶,保存著很久以前的「台北監獄」城牆,就有許多部分都是來自於連接這些城門的城牆,當然也有蠻多用不上就丟棄了。更讓人惋惜的是,位於先今西門町的西門,更因為日據時代的都市計畫,全部拆除,使得昔日的5個古城門只有4個仍然保存,但是剩下的4個古城門因為歷經風吹雨淋,在之後多半都有重新整修過,不過能夠保存到今日給後代的我們觀賞緬懷,也已經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了。那麼,接下來利用圖片,一起繞著舊台北古城一遊吧,首先從這處城門開始:
景福門(東門)
從景福門這裡開始主要還是因為是跟我的生活圈有關,而且這些城門中我第一個認識的就是景福門了。景福門,俗稱「東門」,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照正門」,但是後來人們還是稱它的舊名以「景福門」為主。在仁愛路上還沒有公車專用道之前,位於台大醫院新大樓側的站牌,就是以「景福門」為名。目前這些城門都已經被列為重要古蹟保護,不過畢竟經過那麼多年的風吹雨淋,就如同上圖,景福門還是有經過修整,但是數年前因為政治紛擾,也害得它也遭到一些政治人物噴漆破壞,實在是很要不得的事情。
景福門附近的街景,接下來我們就延著中山南路朝南方向走,想像著自己就走在古早的城牆上,從東門走到北門去吧!
中正紀念堂。雖然上面的題字已經改城「自由廣場」,但是我還是喜歡之前的「大中至正」,而且字體比自由廣場選用的字體好看很多。
國家圖書館。和中正紀念堂來比較,國家圖書館成立的時間就更晚了,畢竟是國家成立的圖書館,藏書當然是全臺灣最多、最豐富的「黃金屋」。
弘道國中後門,正門在公園路側。
中山南路和愛國東、西路口,再往南走就是羅斯福路了。不過這邊我們要右轉往西走,連接到下一個城門--南門去。
從中山南路右轉過來,緊接著來到的是第二個城門--南門,也就是「麗正門」,麗正門所在的位置是愛國西路和公園路、南昌路的交叉口,和景福門所在的位置就比較單純的多,不過因為附近有總統官邸,所以附近環境上比較清幽,或說是比較嚴肅一些。這裡行經的公車大多是走南北向,東西向的公車比較少,加上這一帶多半是文教區(學校較多),一到假日就顯得相當安靜。
沿著麗正門繼續走過來,就會走到這一帶最高的學府--「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當然這是改制後的名稱,之前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跟和平東路上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不太一樣,一個是台北市管轄的,另一個是國立的,不過老實說,有時候我對這兩所師範學院還是會搞不清楚......
另外,剛剛從麗正門走過來,依照位置,城牆應該就在分隔快、慢車道的安全島上。(不過這是粗估的位置,實際的位置可能已經不太可考了。)
愛國重慶路口。從本圖來看,往左轉可以一路接到中正橋,繼續往永和方向走下去;而右轉的話,則是會經過北一女、總統府和所謂的重慶南路「書街」。不過如果照以前城牆的設計來看,以前像總統府、北一女等多所學校、機構,幾乎都是關在城門之內了囉......
愛國博愛路口。這裡大多都是國防、法院的重區,像這一帶的公車站牌很早以前稱為「警備總部」,作用我想大家都知道,主要是要抓所謂的「叛亂犯」。後來因為勘亂時期結束,警備總部也因此走入了歷史,這裡也就沒有像以前那樣充滿著緊張的氣息了。我想政治的部份稍微提一下就可以,本文章的本質上還是要回到「今昔」的變化。通過這個路口,我想很多台北人應該都還記得一兩年前,這裡曾經有一座車行陸橋,沒錯,就是「愛國陸橋」,這座橋跟下面要介紹的小南門有著一些關係,等一下會提到。
至於這一張圖片的博愛路,後面是連接著植物園的後門。
接下來就是俗稱「小南門」的「重熙門」了,這麼說來,位於台北古城門中,光是南面的城門就有兩座,確實比較特殊。不過這座重熙門在之前都是跨在愛國西路的陸橋下,一直到兩年前,因為台北市政府評估鐵路已經地下化多年,加上捷運板南線也已經通車一段時日,原本跨越昔日鐵道的愛國陸橋已經沒有使用價值,於是當時利用農曆年假時將該橋給完全拆除。愛國陸橋消失後,重熙門總算是「重見天日」,不需要一直待在陰暗的橋底下。
既然都說到了愛國陸橋,那麼就利用本圖來說明一下以前這座陸橋的位置吧:從通過博愛路口上橋後,會來到這處愛國西路與中華路、南寧路和桂林路的多岔路口。其中左岔的路段是南寧路,要往和平西路接華江橋續往板橋的車輛,就要彎至南寧路下橋;而往前直行的則是桂林路,同樣也有一處匝道,但是方向是往西單向,不像南寧路是雙向都可以行駛。當時台北市政府規劃拆除愛國陸橋時,桂林路的匝道是第一個被拆掉的,至於南寧路的部份,已經算是拖過了好多年,才正式拆除,成為今日本圖中所呈現的模樣。
照裡來說,接下來應該沿著重熙門附近的城牆繼續往西門和北門方向前進,但是依照古早的位置,如果真的要沿著城牆走,其實早就被一旁的房子給擋住了,所以,這邊我們只好由中華路繼續往北走了。說到中華路,大家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中華商場」和「縱貫鐵路」,當然這些都是鐵路地下化和興建捷運板南線前的東西了。在本圖中,其實在右側植栽的左側邊邊的人行道,以前可是馬路的一部分喔(這當然和以前中華路的路型配置有關)。
走著走著,原本應該是來到了西門才對,可是這裡卻不見西門......其實本文一開頭就提到了,臺灣在進入日據時代之後,因為日本在這一帶進行了大規模的道路和機溝開發建設,所以本來有的城牆都一一拆除,而這之中最令人惋惜的就是「西門」了,西門舊稱「寶成門」,其實很多老的台北人連西門長什麼樣子都不太清楚,因為當他們在日據時代出生時,寶成門就已經被拆除消失了。在昔日的城門之中,唯獨寶成門是來不及保存就消失在後代子孫眼中的古城門,想來也真的是很讓人難過。這處是位於衡陽路和寶慶路中央的紀念碑,似乎是告訴人們這裡除了是以前的寶成門舊址外,也提醒大家:古城門保存不易,請大家多家珍惜,盼日後留下來的城門不會再遭到後人無情的拆除破壞。
現在的中華路與衡陽、寶慶和成都路口。對於台北人來說,這處路口的回憶不外乎中華商場、鐵路和橫跨路口密密麻麻的天橋。其實中華路從興建捷運板南線開始拆除中華商場開始,已經變過了很多次,現在這個路口是十多年前捷運竣工重新設計的新貌。然而,中華路比較熱鬧的部份也從本來有中華商場的中央處,移轉到中華路西側一帶了。
中華路西側,現在西門商圈最熱鬧的地方舊是這一側,和剛剛介紹的東側一樣,本圖中如電話亭所在的位置是之前馬路的一部份。
中華路和開封街口,這裡有座人行天橋,同樣也是跨越以前的鐵道而興建,原本在各路口的天橋因為失去作用而一一拆除改成平面人行穿越道,只有這一處人行陸橋還是保留住了,但是整個橋面設計還是有變更。通過開封街口後,先稍微脫離本文主題,來進入我的懷舊小單元中。
這一處就是在今日西門商圈中唯一的文教中心--福星國小。其實在該校後面還有一個中興國小,但是因為近年來少子化因素,中興國小之後和福星國小合併,當然中興國小這個名字就消失了。之所以會介紹這所學校,其實是和目前生重病的外婆有關,因為我的外婆在很早以前曾經在不遠處的鐵路醫院擔任護士一職,之後轉職到福星國小,擔任保健室的護士,一直到屆齡退休。記得小時候我母親常常帶著我哥哥和我到福星國小去探望外婆,而我哥哥在幼稚園時期更是在福星的附設幼稚園就讀,所以在學校期間,三不五時就會去找外婆玩。不過外婆近年因為退化加上摔傷,身體癱瘓已至於只能臥病在床。由於跨年後(其實是100年底開始)外婆突然身體不適,一度病危,但是醫生判斷外婆的生命狀況很不樂觀。因為今天的閑走台北之旅正好也會走到這裡,所以心中決定順便代替外婆,再度來到這所學校一趟。雖然現在學校沒辦法隨便進去,但是光在外側觀看,依稀可以回憶小時候曾經來到這裡和外婆撒嬌的場景......
離開了福星國小之後,由旁邊的天橋走回到中華路的東側去,在天橋上拍攝了上面兩圖的街景,中華路從以前到今日,真的是變化很大......
第三張圖的大樓,是昔日的今日百貨。以前今日百貨有兩家店,一家在萬年百貨後頭,另一家就是這張圖所看到的這棟建築物。這張圖中的今日百貨後來因為捷運施工,影響業績,只能黯然熄燈,至於萬年後面那家今日百貨,之後也是營運不佳,目前已經轉手給誠品書局營運。這兩家百貨公司我都有去過,所以就某方面來說,應該是蠻值得懷念的吧?
剛剛所提到的開封街口陸橋,和以前比較大的部同除了外觀外,上下橋處也改成了電扶梯,當然也有電梯供使用。不喜歡電梯或手扶梯的人,一旁還有樓梯可以行走。不過這處陸橋因為很少人利用它行走,所以有一陣子還被譏為「台北市最貴的蚊子陸橋」......
最後來到了古城門的終點--北門,舊稱「承恩門」。和重熙門來比較,重熙門的命運已經算是相當幸運,因為承恩門在國民政府遷台、加速建設台北市之後,在此處興建了連接台北車站和三重之間的忠孝橋,當時還設計了三個匝道,一個是從三重往台北方向,由延平南路下橋的單向匝道;還有在前面一點有個下中華路的匝道;另一處是為了跨越鐵道‧所興建的延平北路單向匝道。可是這些橋樑之間特別是忠孝橋本線和延平南路匝道之間,感覺上就好像是把承恩門給「掐」住一樣,一如用手掐住人的脖子一樣。近年因為發現這些橋樑有往承恩門移動的趨勢,如果不盡快處理,恐怕會危及承恩門的本體,因此在數十年之前,已經將往延平北路、中華路和延平南路的匝道全部拆除,至少讓承恩門有個可以喘息的空間。
↑這是剛才上文提過的匝道,特別是延平南路匝道,如果不拆除,對古蹟的傷害相當大,而且也有礙觀瞻。
剛才提到城門間的城牆遭到拆除,是因為日本政府當時要做一些建設,向是中山堂就是一個例子。
當時在查這些古城門的資料時,初步查詢到當時光緒時代所興建的城門和城牆,只有到北門這裡為止,至於忠孝西路台北車站一帶、還有中山南路往景福門方向,查詢時並沒有查到這一帶有無古城牆存在,不過就算有,後來也已經拆掉了。今日,我們能夠看到這四座古城門,已經算是非常幸運,我想藉由此一單元的最後,還是呼籲大家共同保護這些保存不易的古蹟,即使這些城門有經過修繕過,千萬不要去破壞、噴漆,讓下一代的的子孫也還能有觀賞這些古城門的機會。
留言列表